請發(fā)一份詳細的廈門地圖?
發(fā)的地圖也不好看,自己上百度找百度地圖就可以了。百度地圖
廈門旅游地圖景點分布
廈門旅游地圖景點分布:
1、廈門大學:游客憑二代身份證刷卡從南門和西門入校。
2、南普陀:不收門票寺,內(nèi)不燒香,入寺免費贈香。
3、環(huán)島路:沿途一片沙灘。
4、沙坡尾:沙坡尾是廈門漁村的記憶,在一個小小的港灣里,停滿許多漁船。
5、曾厝垵:廈門最美的漁村,交通便利,但是現(xiàn)在商業(yè)氣氛很濃。
6、廈門鐵路公園:漫步鐵路公園,一路沿線直走,經(jīng)過植物園大門,鴻山隧道,到達和平碼頭。
大輪梵天:
“大輪梵天”景觀由大輪山和梵天寺組成。大輪山是同安境內(nèi)東北的主峰,層巒起伏,橫亙數(shù)里,從應(yīng)城山奔躍而來,狀如車輪滾動,故名。位于大輪山麓的梵天寺,始建于隋代,千年古剎,名聞遐邇。
云頂觀日:洪濟山是廈門島上最高的山。主峰云頂巖高339.6米。舊時絕頂筑有“觀日臺”,供游人看日出奇觀,因而“洪濟觀日”列為廈門二十四景之首。
如今的云頂巖比以前更嫵媚動人,可是洪濟山少為人知,云頂巖則是家喻戶曉,因而更名“云頂觀日”??上缃翊颂幰褳榛镁昂J?,可望不可及,為世人所感嘆。
廈門填海造陸前的地圖
廈門填海造陸前的地圖如下:
歷史上的國內(nèi)第一個連接海島的填海工程——廈門高集海堤動工1950年,陳嘉庚建議修建廈門海堤,得到省市領(lǐng)導人贊同,毛澤東主席批準。
隨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高(崎)集(美)海堤工程計劃書獲政務(wù)院批準。1953年6月17日正式動工興建。由市長兼任工程指揮部主任,同時調(diào)集520名干部和3000多名民工參加建設(shè)。
擴展資料:
廈門填海造陸翌年1月民工增至萬人。1955年10月27日完成第一期工程,12月10日實現(xiàn)全線通車。海堤長2212米,堤頂寬19米。海堤將廈門島與陸地連在一起。
廈門從此成為廈門島,許多人成為島內(nèi)島外。1935年4月,廈門設(shè)市(前身思明縣),雖然因為“閩變”失敗而推后了2年,但仍舊是福建第一個省轄市,比省會福州設(shè)市還早了11年。
但當時的廈門市只管轄廈門島西南隅6.1平方公里的市區(qū)部分,即北至筼筜港、東至萬石山、西鄰鷺江、南至廈大(今中華街道、廈港街道、鷺江街道的一部分以及開元街道的一部分)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廈門海堤
急需一份廈門市地圖全圖,JPG格式的,清晰點的
百度地圖,選擇廈門市,然后放大到屏幕能顯示全廈門,按下鍵盤上的“Prtsc“鍵,然后進入畫圖工具,選則粘貼,然后保存為jpg,搞定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