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有關注國產(chǎn)動畫的網(wǎng)友,相信都會注意到一個《女他》的動畫,居然是一個難得的“邪典風”,據(jù)了解這部動畫是導演周圣崴在大一就開始構思了。那么這部動畫到底在說什么呢?整部動畫出現(xiàn)的只有象征著性別的皮鞋和高跟鞋。其中一個高跟性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,假扮皮鞋生活在皮鞋的世界里的故事??梢钥吹贸鲞@部動畫是在暗喻著女性對當今男權社會的控訴。這部動畫,可以說凝聚了周圣崴的心血。整部動畫可以說是十分有意思,在拍攝時,整個畫面的制作的道具基本是用垃圾來制作完成,當然資金是一部分原因,另一部分他更想要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。
最近,有一部畫風“奇葩”的國產(chǎn)電影,在這個并不十分健康的創(chuàng)作環(huán)境下野蠻生長,瓜熟蒂落。
《女他》,一部國內(nèi)非常罕見的“邪典風”定格動畫,畫風是這樣的:
如果你看過捷克動畫大師楊·史云梅耶的作品,那可以將《女他》看作是中國版的《食物》,或者《對話的維度》??傊且徊繕O具風格、畫風詭異、表達深刻的國產(chǎn)定格動畫電影。
《對話的維度》
然而影片背后的故事更加迂回曲折。
導演周圣崴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學霸,影片最初的構思從大一就已經(jīng)開始,大三正式投入拍攝。
在拍攝過程中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后,影片終于完成,并且憑借獨特的創(chuàng)意和過硬的成片質(zhì)量,入圍了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(jié)最佳動畫片單元。
但在經(jīng)歷了電影節(jié)的榮光后,影片卻不得不面臨更加現(xiàn)實的市場問題,在一番糾葛之后,影片無緣大規(guī)模公映,只能屈身于愛奇藝平臺上線。
但讓導演更受打擊的是,上線第一天,盜版資源橫飛,影片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打擊……
用邪典動畫書寫青春
我們還是先聊聊電影《女他》。
導演周圣崴利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件,再用特定的表意符號,將我們對它們原本的認知解構,重新創(chuàng)建了一套表意體系進行表達。
皮鞋、高跟鞋、櫻桃、空酒瓶、襪子、剪刀、晾衣桿……這些日常物件是構成影片的基本要素。
《女他》劇照
簡單來講,《女他》在有限的篇幅里面,用這些東西建立起一個虛構的詭異世界。
在這個世界里,鞋子被物化成“人”的角色,皮鞋代表男性,高跟鞋代表女性。
而這個世界里只留有幾個被關押起來的高跟鞋,負責生育。
在允許大規(guī)模生存繁衍的只有皮鞋(男性),如果你出生是高跟鞋,馬上就會被強制變性。導演在其中加入的指涉不言而喻。
一次,一只高跟鞋生下了一個女兒,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受到傷害,她逃出監(jiān)獄并偽裝成皮鞋,為了養(yǎng)活女兒不得不適應在只有皮鞋(男性)的世界里生存。
在《女他》中,對男權世界的控訴隨處可見,借著在分類垃圾所建構的符號體系下,展現(xiàn)出了十分詭異又不乏魅力的特質(zhì)。對于一個大學生導演而言,能做到這點,他的想象力、創(chuàng)作力和執(zhí)行力已經(jīng)強過很多院線電影了。
而在與筆者的聊天中,周導也講述了源自他內(nèi)心的那份創(chuàng)作沖動。
《女他》海報
在他成長時期,母親像一個男人一樣在外打拼,用堅強的外殼武裝自己,一次回家她脫下了西裝,在鏡子前卸下妝容,露出疲憊的臉的時候,他的內(nèi)心被觸動了——這就是學電影的他,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(xiàn)的那個形象。
原來,這部邪典意味的動畫,竟是源自對母親形象謳歌的渴望,用導演的話說,他決定寫下關于母親的故事,一個像男人一樣的母親的故事,關于身份的故事。
捐個煙頭就能上片尾字幕
很多影迷(包括筆者)都會有這樣的想法,如果我要拍一部電影,會怎樣怎樣去拍,怎樣怎樣去表現(xiàn),一定會是一部不錯的電影。
絕大部分人的想法很可能就停留在這一步了,而周圣崴不同,他有激情、有自信、有動力將這份想法執(zhí)行下去。
大一的時候,周導就已經(jīng)有了最初的世界觀創(chuàng)意,而他并沒有只停留在想法階段,大二的時候,他開始完善世界觀和故事腳本,而到大三就已經(jīng)具體的籌備階段,開始回收垃圾并進行角色和場景的制作,大四到研究生進行影片拍攝,畢業(yè)后的兩年里進行后期制作。
不夸張的說,周圣崴導演大學時代,乃至青春年少的激情和心血,都凝結在了《女他》的身上。
創(chuàng)作手稿
然而這部視覺效果超群,畫面表現(xiàn)極富沖擊力的影片,超過80%的的道具和布景,是用分類垃圾做成的。
這一方面是因為極低的資金預算,對于大學生而言,無論什么體量的電影創(chuàng)作,資金都是最大的難題。而在周圣崴眼中,這種制約反倒成了激發(fā)他創(chuàng)作力的溫床。
用他的話講:“位置放對后,垃圾便不再是垃圾,而是一種新奇的生物,這樣來看的話,這不是折中,反而是一種特色。”
于是,為了拍攝影片,周圣崴動員了全家人一起幫忙收集各種廢品、垃圾。影片中需要大量煙頭,全家就出門到處去收集煙頭,需要大量瓶蓋,全家就出動去收集瓶蓋。
最讓人感動的是,周導的外婆為了支持孫子的夢想,在小區(qū)里挨家挨戶收垃圾,這種全家人為了支持孩子的夢想而做出的舉動,最平凡也最動人。
但是僅僅靠家人支持,是不能支撐起影片的拍攝的。
周導告訴我,大三那年,他在朋友圈發(fā)起了一場垃圾募集行為,不分來由地把大家不要的廢品和垃圾收回來,然后進行分類。衣服襪子鞋子是一類,紙張是一類,酒瓶各種瓶子是一類等等。
分好類之后向所有垃圾鞠了一躬,感受它們散發(fā)出來的頻率,然后結合當代藝術的貧窮藝術流派創(chuàng)作風格,開始對分類垃圾進行再創(chuàng)造,最終形成了《女他》里的場景。這種創(chuàng)作方式本身就多了很多現(xiàn)代裝置藝術的味道。
所以在創(chuàng)作層面上,《女他》的美術并不是傳統(tǒng)電影美術那樣先有設計再有形象,而是以當代藝術的藝術品創(chuàng)作思路,先有垃圾藝術裝置,再有美術道具場景。因此片子拍完后,這些場景道具都被上海昊美術館收藏了。
而在影片的結尾字幕中,只要你為《女他》提供了哪怕一個煙頭,周導都會把名字寫入到片尾字幕的鳴謝大名單上。
這真的是太酷了。
大銀幕難得一見,上線一天就被盜版
然而,這樣一部有趣味,有故事,有想象力,甚至填補了中國電影某部分空白的作品,哪怕入圍了中國規(guī)格最高的電影節(jié)動畫單元,但在一些電影公司眼里,卻沒有市場。
而在周導心目中,《女他》一開始就是為大銀幕創(chuàng)作的。
如果你已經(jīng)有幸看過了影片,必然會注意到影片中聲音元素極強的存在感,在敘事過程中有意圖明顯的引導方向,對于刻畫角色和世界觀的建構有著不亞于視覺的決定性作用。
可以說,電影作為一門視聽的藝術,《女他》中的聲音設計比很多高成本的主流院線電影要用心的多。影片中總共有24個聲道,每個聲道都是單獨設計的,在一個完整聲場里的影院中體會到的聲音效果,是在其他渠道中體會不了的。
為了影片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渠道與大家見面,周圣崴與全國大大小小不下一百個發(fā)行公司去談,有些片子放了五分鐘居然就明確的表示“這片子沒人看”。
然而諷刺的是,在為數(shù)不多的點映中,《女他》幾乎場場爆滿。
在北京國際電影節(jié)期間,筆者原本想在影院中一睹影片真容,但不多的場次幾分鐘內(nèi)影票全部售罄,幸好在不久前的一次點映中,才再次搶到票,了結了大銀幕觀看這部作品的心愿。
最終,《女他》只能通過愛奇藝與更多的觀眾見面。
盡管在周圣崴的心中,青春年少的心血,沒能在院線上映有些遺憾,但至少依然有渠道能讓觀眾看到《女他》,也算讓自己這些年恪守的那份執(zhí)著,有了回音。
然而,在《女他》上線第一天,盜版資源就已經(jīng)流出,甚至在某些電影大v轉(zhuǎn)發(fā)來博取關注,而這一切對于周圣崴而言,無疑是雪上加霜。
周導很清楚目前國內(nèi)的電影環(huán)境,他也知道盜版資源在國內(nèi)所處的灰色地帶。他對筆者表示,甚至可以接受上映一段時間后再流出資源,這樣大家都能生存,但是一上線就流出,真的是殺雞取卵,將版權方往死路上逼。
我想說的是,如果國內(nèi)的電影市場足夠成熟,任何有所表達或劍走偏鋒的電影,都有渠道找到自己對應的觀眾,《女他》所走的路會不會更好一些?
雖然有難過,有無奈,但好在周導沒有消沉下去。在朋友圈中,他曬出自己最新的工作進展,一部講述藝術家故事和當代藝術圈的偽紀錄片已經(jīng)殺青。
很慶幸,在經(jīng)歷一系列波瀾后,這樣一個充滿激情和想法的年輕中國導演,沒有消沉,依然在路上。
最后小編想說的是,對于這種為夢想而執(zhí)著的人真的值得敬佩。但是我們電影行業(yè)遇到的困難還遠遠不是因為夢想而是整個大環(huán)境的盜版的問題。期望,電影行業(yè)的工作者要不氣壘,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。